宽广的研究领域
一个网友在微博上找到我,说想问几个外语方面的问题,我说当然可以。她说自己刚到国外,在语言上遇到了障碍,所以,她的问题是:“怎样才能把外语学好?”
好吧,我完全没料到是这么大的一个问题。只好告诉她,这个问题太过抽象空灵,不是在网上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。她说,那就问个具体点的:“我现在究竟应该多背单词呢,还是应该多阅读?”可是这个问题一点也不比刚才那个更容易回答。背单词、阅读,阅读、背单词……要知道,我的学生(包括我自己),每天都在被这两件事困扰着。
后来,这位网友干脆说,她在阅读中遇到了很多不认识的单词,比如:“blomma是什么意思?”我回答:“是花。”她又问:“那bil呢?”“是汽车。”“skola?”“学校。”……那段时间,她每天都会向我抛出一大堆这样的问题,直到有一天,我的一位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,发给她一个在线词典的网址,说:“要想学好外语,先要学会查词典,自己可以上网解决的问题,为什么还要问别人?”
真心不想打击那位网友的热情,但是从那以后,她就再也不来找我了。
说到在线词典,在现实的教学中,我们其实是不鼓励学生使用的。我当年读书的时候,每每在课堂上用电子词典,都会被老教授痛斥。在他们看来,查词典特指的是那种纸质的词典,而电子词典,无异于一种投机取巧的捷径——嗯,学外语是没有捷径可走的。到了我当老师的时候,电子词典已经out了,现在只要有一部手机,在线就可以查询单词。虽然我也不赞成学生用在线词典,私下里却不得不承认,这东西实在太伟大了!有时候上课,遇到某个单词卡壳,我正犹豫是掩饰过去呢,还是当着学生的面查一下词典,还没等我反应过来,就见学生们早已掏出手机,三下两下,就在网上找出了那个单词的释义。
虽然我也不赞成学生用在线词典,私下里却不得不承认,这东西实在太伟大了!
去年我翻译一部长篇小说,里面讲到了大量的欧洲城镇。为此我特地跑去书店,买了北欧、德国、法国三张中文地图,用来查找地名的翻译。可是小说里的地名太多了,有的只是很小的村庄,地图上根本找不到,我只好到网上去搜。搜着搜着,就发现了一个好办法:有些网站的地图软件,只要输入外文名字,自动就会生成中文译名,连偏僻的村庄也全部覆盖。真是让我豁然开朗!不仅如此,用这些地名在网上一搜,所属的国家、历史、人口、地理环境等主要概况一览无余,整本小说上百个地名的脚注,轻轻松松就搞定了,我从书店买来的那些纸质地图,很快就被我扔在了一旁。
那部小说中还出现了大量医学名词,同样是通过网络,我顺利地找到了它们的翻译方法。比如“苯丙酮尿症”,网上的信息是: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,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可是这种疾病出现在这个侦探故事中,有什么用意呢?继续搜索之后我发现:瑞典对新生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筛查,新生儿喂奶3日后,采集足根末梢血样,吸到滤纸上,晾干后邮寄到筛查中心。最关键的是:“该信息可用于身份确认!”玄机原来在这里!我由衷地佩服起老教授这一辈的翻译家来,那时候没有网络,他们的翻译全靠泡在图书馆里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查阅,这种难度,对于今天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能获得大量信息的我们来说,简直无法想象。
那天我开车经过京津塘高速公路,看到路边多了一块“AH3”的绿色路牌。好奇心促使我回到家上网查了一下,原来“AH3”的意思是泛亚公路3号线。这条贯穿亚洲的高速公路从俄罗斯出发,进入中国后沿京津塘高速到塘沽,然后走海路,从上海上岸后走沪昆高速,再南下泰国、缅甸。我把这个新发现发到微博上,同事看了,惊讶地说:“你的‘研究领域’真广啊!”
我想了想,这不正应了同事说的话:自己动手,用网络来解决问题。只要善于上网,谁都可以成为翻译专家、医学专家、地理专家……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:既然在线词典可以实现快速查询,那我们为何还要辛辛苦苦地背单词?如果网络能够成为一切知识和信息的来源,那还要老师做什么?
一个网友在微博上找到我,说想问几个外语方面的问题,我说当然可以。她说自己刚到国外,在语言上遇到了障碍,所以,她的问题是:“怎样才能把外语学好?”好吧,我完全没料到是这么大的一个问题。只好告诉她,这个问题太过抽象空灵,不是在网上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。她说,那就问个具体点的:“我现在究竟应该多背单词呢,还是应该多阅读?”可是这个问题一点也不比刚才那个更容易回答。背单词、阅读,阅读、背单词……要知道,我的学生(包括我自己),每天都在被这两件事困扰着。后来,这位网友干脆说,她在阅读中遇到了很多不认识的单词,比如:“blomma是什么意思?”我回答:“是花。”她又问:“那bil呢?”“是汽车。”“skola?”“学校。”……那段时间,她每天都会向我抛出一大堆这样的问题,直到有一天,我的一位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,发给她一个在线词典的网址,说:“要想学好外语,先要学会查词典,自己可以上网解决的问题,为什么还要问别人?”真心不想打击那位网友的热情,但是从那以后,她就再也不来找我了。说到在线词典,在现实的教学中,我们其实是不鼓励学生使用的。我当年读书的时候,每每在课堂上用电子词典,都会被老教授痛斥。在他们看来,查词典特指的是那种纸质的词典,而电子词典,无异于一种投机取巧的捷径——嗯,学外语是没有捷径可走的。到了我当老师的时候,电子词典已经out了,现在只要有一部手机,在线就可以查询单词。虽然我也不赞成学生用在线词典,私下里却不得不承认,这东西实在太伟大了!有时候上课,遇到某个单词卡壳,我正犹豫是掩饰过去呢,还是当着学生的面查一下词典,还没等我反应过来,就见学生们早已掏出手机,三下两下,就在网上找出了那个单词的释义。虽然我也不赞成学生用在线词典,私下里却不得不承认,这东西实在太伟大了!去年我翻译一部长篇小说,里面讲到了大量的欧洲城镇。为此我特地跑去书店,买了北欧、德国、法国三张中文地图,用来查找地名的翻译。可是小说里的地名太多了,有的只是很小的村庄,地图上根本找不到,我只好到网上去搜。搜着搜着,就发现了一个好办法:有些网站的地图软件,只要输入外文名字,自动就会生成中文译名,连偏僻的村庄也全部覆盖。真是让我豁然开朗!不仅如此,用这些地名在网上一搜,所属的国家、历史、人口、地理环境等主要概况一览无余,整本小说上百个地名的脚注,轻轻松松就搞定了,我从书店买来的那些纸质地图,很快就被我扔在了一旁。那部小说中还出现了大量医学名词,同样是通过网络,我顺利地找到了它们的翻译方法。比如“苯丙酮尿症”,网上的信息是: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,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可是这种疾病出现在这个侦探故事中,有什么用意呢?继续搜索之后我发现:瑞典对新生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筛查,新生儿喂奶3日后,采集足根末梢血样,吸到滤纸上,晾干后邮寄到筛查中心。最关键的是:“该信息可用于身份确认!”玄机原来在这里!我由衷地佩服起老教授这一辈的翻译家来,那时候没有网络,他们的翻译全靠泡在图书馆里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查阅,这种难度,对于今天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能获得大量信息的我们来说,简直无法想象。那天我开车经过京津塘高速公路,看到路边多了一块“AH3”的绿色路牌。好奇心促使我回到家上网查了一下,原来“AH3”的意思是泛亚公路3号线。这条贯穿亚洲的高速公路从俄罗斯出发,进入中国后沿京津塘高速到塘沽,然后走海路,从上海上岸后走沪昆高速,再南下泰国、缅甸。我把这个新发现发到微博上,同事看了,惊讶地说:“你的‘研究领域’真广啊!”我想了想,这不正应了同事说的话:自己动手,用网络来解决问题。只要善于上网,谁都可以成为翻译专家、医学专家、地理专家……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:既然在线词典可以实现快速查询,那我们为何还要辛辛苦苦地背单词?如果网络能够成为一切知识和信息的来源,那还要老师做什么?
上一篇:对付外国乞丐的“技巧”
下一篇:没有了